站内搜索:   
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
研究进展
科研动态
学科热点
通知公告
科普专栏
 
 
 
    科研信息  
 
南京地理与湖泊所光释光测年实验室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新闻类别:科研信息   发布时间:2014-12-29
 

光释光(OSL)测年技术是晚第四纪沉积物最重要的测年手段之一。近年来,该技术发展迅速,已经广泛应用于风成、湖泊和河流等沉积物的定年研究中,国内外OSL年代学实验室的数量和规模也迅速增加。在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下,南京地理与湖泊所光释光实验室通过近两年的建设,于201312月正式开始运行。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所“一三五”课题、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以及中国博士后基金等资助下,2014年该实验室在青藏高原湖泊沉积和中亚干旱区的风成沉积的测年机理和环境演化方面取得过一系列研究成果。 

  中国第四纪古湖泊演化时空序列已有诸多研究,然而晚更新世高湖面出现的时间框架存在很大争议。可靠的测年技术是厘清这一科学问题的关键所在。实验室通过柴达木盆地和腾格里沙漠的晚更新湖相沉积物的OSL14C两种技术对比测年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较老(>30 ka)的湖相沉积物,14C测年结果很可能会低估其真实的沉积年龄;以往基于14C数据建立的氧同位素三阶段晚期的高湖面事件年代框架可能存在低估, 实验室最新的OSL 测年结果表明,该高湖面事件的真实年代很可能老于80 ka。该研究有助于从测年机理方面认识中国西部“高湖面时代争论的原因。该成果由审稿专家推荐同时发表在中国科学中、英文版(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上。 

  青藏高原湖泊沉积物的14C测年主要受到碳库效应和再沉积的影响,往往建立可靠的年代框架比较困难。实验室以取自高原南部当惹雍错湖心钻孔沉积物(水深223m)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上最新的两步红外光激发光释光技术(post IR-IRSL)对提取的细颗粒(4-11 μm)混合矿物进行测年,并与14C年龄进行对比,揭示湖泊沉积物碳库效应的随时间变化的特征。该研究是pIRIR技术在我们深水湖泊沉积物测年中的首次应用。该项目是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与青藏高原研究所、德国莱布尼兹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和耶拿大学合作完成,成果发表在国际主流第四纪研究刊物Boreas上。 

  一直以来,受西风环流影响的中亚干旱区全新世的湿度演化模式及其与亚洲季风控制区季风强度和降水变化的关系备受关注。实验室选取天山巴音布鲁克盆地一套风成沉积系统为研究对象,将钾长石的光释光技术应用到测年研究中,解决了常规的粗颗粒石英OSL方法的信噪比低而导致误差大的问题。通过系统的年代学和地层学研究,揭示了天山地区在早全新世的干旱事件导致一些山间盆地发育沙漠(现在是植被覆盖很好的草原),而中晚全新世气候湿润。这一发现支持前人基于湖泊研究提出的全新世气候变化的“西风模式“,但是与相邻的最近发表的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古气候解释相反。该项目是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与兰州大学、中科院寒旱所和德国莱布尼兹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合作完成,成果发表在国际主流全新世研究刊物The Holocene上。 

  文章连接: 

  http://earth.scichina.com:8080/sciDe/EN/10.1007/s11430-014-4993-2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bor.12096/full 

  http://hol.sagepub.com/content/24/5/614.abstract 

 

附件
 
   webmaster@skllse.ac.cn 版权所有 © 2009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址: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73号 邮编:210008
电话:025-86882189 传真:025-86882189